新快报讯 11月19日至21日,“蓬勃计划”国际创投主评活动在广州市黄埔区举行,该活动是2025广州电影产业博览交易会(影博会)的核心单元,来自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711份电影提案中脱颖而出的30强项目在此进行最终评审,曹袆娜、蒋燕鸣、刘苗苗、孙金华、唐科、田启文、章明等影视行业资深从业者担任第二届“蓬勃计划”国际创投主评评委。全国知名导演、制片人及平台负责人齐聚广州黄埔这片影视创作高地,共同体验这里优渥的影视创作环境。
黄埔电影正当时
行业大咖点赞黄埔影视创作环境
这不仅是一场全球电影创意的碰撞,更是一次黄埔电影产业实力的集中展示。
活动现场,黄埔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黄埔区的区位优势及文化产业优势,并向全球电影人发出了诚挚的邀请:“本次‘蓬勃计划’主评活动在黄埔举办,是我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。我们为电影、电视剧、微短剧企业准备了诚意满满的政策奖励,真诚希望大家到黄埔来投资兴业。”
“将‘蓬勃计划’的主评环节放在黄埔,是顺理成章的决策。”中国世界电影学会会长李倩在活动现场表示,“我们看中的,是黄埔优越的产业生态与支持出海的坚定决心,实现双向赋能、相互促进。”
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原会长、香港电影金像奖评审田启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非常荣幸能参与本届“蓬勃计划”,并十分看好黄埔区的发展潜力。
“在广州发展空间日趋饱和的背景下,黄埔仍拥有难得的土地资源与空间优势,非常适合作为大湾区影视产业的拍摄与创作基地。”著名导演、剪辑师、编剧刘苗苗认为“蓬勃计划”不仅为青年影人提供了机会,也汇聚了制片、创作、评论与投资等多方力量。谈到湾区(黄埔)影视文化出海产业园,她则表示“很惊喜”,“园区规模、建筑群、管理水平很超预期,众多投资人汇聚于此已形成了产业聚力。同时,黄埔乃至广东的影视创作环境也很好,这里气候宜人、取景资源丰富,未来充满希望。”
广东八两短剧创作拍摄基地创始人史栋对此深有同感,他表示黄埔区的政策相比其他城市极具竞争优势,这是八两短剧创作拍摄基地落户黄埔的首要考量。“黄埔不仅是电影票仓,更是短剧‘投流’(投放推广)最发达、用户充值消费能力最强的区域。这种‘好的政策+好的消费群体+好的投流团队’的环境,能加速企业发展,助力打造优质厂牌。”
平台赋能
筑巢引凤,打造影视出海全链条
活动的成功举办,离不开高能级的产业平台支撑。本次主评所在地——湾区(黄埔)影视文化出海产业园(M-Base米坊),正如一个功能强大的“港口”,助力中国影视作品从此扬帆远航。
这里是资源集聚的“磁力场”。园区首期规划1万平方米生态合院,提供灵活组合的企业空间。其核心魅力在于构建了完整的产业生态链:前端汇聚内容制作与科技企业,中端打通国际版权交易与投融资渠道,后端直连海外发行网络与国际节展。中国世界电影学会、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、艺达影视等权威机构与头部企业纷纷入驻,形成了“上下楼就是上下游”的产业氛围。
这里是硬件齐全的“实景片场”。作为黄埔区首个专注微短剧的影视基地,园区内拥有超4000平方米、30余种风格的室内外拍摄场景。从充满烟火气的烘焙店、教室,到风格各异的美式家居、总裁别墅,再到戏剧张力十足的医院、法庭,创作者几乎可以实现“拎包入驻,一站拍竣”。同时容纳3个剧组拍摄的能力,极大提升了效率,降低了制作成本。
这里是国际合作的“桥头堡”。园区深度运营“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周”“扬帆计划”“短剧联合孵化”“广东艺术影展”等品牌活动IP,并与国际主流影视节展、学术机构建立了紧密联系。它不仅仅是物理空间,更是一个持续产生化学反应的国际合作平台。
这里是人才培育的“孵化器”。园区与北京电影学院、中国传媒大学等顶尖院校合作,开设国际导演大师班、制片人集训营,针对政策、创作、市场进行实战教学,致力于为湾区培养下一代的国际化影视领军人才。
区位与配套,铸就“宜居宜业”的坚实底座。园区坐落于中新广州知识城核心区,享有“8+7+7”多维立体交通网络,30分钟速达天河中心,未来更可便捷联通港澳。周边环绕凤凰湖、帽峰山等自然景观,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林立,从中小学到三甲医院的配套一应俱全,真正实现了“在山水之间,做世界生意”的理想工作生活状态。
政策引领
真金白银赋能,构建产业生态新格局
平台的能级,离不开政策的沃土。在交流会上,黄埔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丘凌峰介绍了《广州开发区、黄埔区促进文旅产业与版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。
“我们的政策,旨在对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精准滴灌。” 丘凌峰介绍道,“在平台建设上,我们对经认定的高水平版权产业公共服务平台,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。在内容创作上,对首次获得华表奖、金鸡奖等国家级主要奖项的影视作品,每部最高奖励100万元;首次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,每集奖励10万元,单部最高200万元。”
黄埔区针对新兴赛道和出海环节的推出相关扶持,对新建或改建的微短剧拍摄基地,按投资额的10%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。而为了破解出海难题,对年度海外销售额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数字文化产品企业,最高给予50万元人民币奖励。这一系列措施,就是要打通从创作、制作到出海的每一个环节,让企业在黄埔发展没有后顾之忧。
“拍摄基地落地黄埔,我们感受到了政策春风的利好,对于我们整个园区的招商与运营来说都是很大的助力,激励了我们不断创造优秀作品的信心。希望未来能与黄埔文化产业发展同频共振,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湾区(黄埔)影视文化出海产业园项目总监李盛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随着M-Base米坊这样的专业化平台不断成熟壮大,黄埔正在从电影产业的“服务区”向“策源地”和“出发港”转变。光影筑梦,湾顶启航,黄埔电影产业的新篇章,正加速展开。
文图 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郭晴 通讯员林文慧
